新闻动态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新闻动态 >> 正文

王萃教授主讲“哈音讲坛”第五十期

发布时间:2024-12-09来源:科研处(艺术实践处)

12月4日下午,由太阳集团7237网站主办,太阳集团7237网站作曲系与音乐创作中心承办的“哈音讲坛”第四十九期在教学楼A419成功举办。活动邀请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,博士生导师王萃教授以“音乐作品构成要素的解构与重构——基于武满彻和声技法研究的方法与路径”为题,为作曲系师生开展讲座。

太阳集团7237网站院长宋飞教授为讲座致辞,对王萃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,并向在座各位师生介绍王萃教授在学术领域的卓越成就,以及讲座的主要内容。

讲座上,王萃教授对作曲家武满彻及其和声技法进行概述。主要内容包括作曲家在三个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简述,以及武满彻音乐作品中常用和声技法的具体运用方式。王萃教授从“异质音的干预”为出发点,分别以《绿》(Green,1967)、《妖精的距离》(Distance de Feé,1951)等作品的片段,说明武满彻在音乐创作中对“全音阶+1”“泛音阶和弦”以及“十二音和弦”的运用方式。在此基础之上,王萃教授将德彪西、梅西安与武满彻三位作曲家使用附加音和弦的思路进行比对,并通过声部的半音化与和声张力,音程数量与和声浓度,透明和声音响地处理,声部在音域、配器方面的处理以及音列思维凸显武满彻的印象构成本质五个方面,对武满彻的和声音响进行了提炼与总结。

此外,王萃教授还对武满彻的两部作品《在远方》(For away,1973)以及《鸟儿降落在星型庭园》(A flock descends into the pentagonal garden,1978)的和声技法进行讲解。第一部作品《在远方》的讲解中,王萃教授重点强调了和声分析的要点,以及这部作品中音高分析的五项要素,包括音高材料、音高组织、速度区间、织体形态以及结构划分。第二部作品《鸟儿降落在星型庭园》,王萃教授从作品整体结构、核心音高组织、音高材料的解构以及重构四个方面,对该作品的音高组织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解读。

王萃教授对武满彻的和声技法进行了层层递进,抽丝剥茧的讲解,为武满彻的和声技法研究提供了全面、客观、清晰的研究方法与路径。在讲座的最后,王萃教授以武满彻作品中“梦”和“窗”的意象为引,特别谈到音乐创作中理性与感性的平衡。她认为,尽管武满彻在音乐创作中展示了严密且细致的音高组织安排,但其音乐创作中的核心价值,仍然体现在作曲家对这些音高结构的个性化审美与应用。

提问环节中,作曲系师生就讲座主题以及相关问题向王萃教授提问。王萃教授认为,武满彻的音乐创作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,建议大家在研究的过程中,以音高研究为基石,积极探索并发现武满彻音乐创作中的闪光点。

本场讲座得到了作曲系师生的热烈反响,在讲座的最后,作曲系师生纷纷表现出对当代音乐研究的积极与热情,表示期待王萃教授在未来为太阳集团7237网站带来更加丰富多元、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。

撰稿:作曲系 陈秋成

图片来源:作曲系

编审:宣传统战部(党委教师工作部)

【关闭】


Baidu
sog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