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五点,志愿者教师宿舍的灯光次第亮起。作曲系团委书记、辅导员夏雨欣将滚烫的开水倒入随身保温杯时,手机屏幕亮起民族声乐系辅导员李卓航发来的消息:“雨欣,今天降温,我给你和同学们都准备了暖宝宝,一会儿见。”这对“临时搭档”相视一笑,各自裹紧羽绒服,踏碎宿舍楼前的新雪。

作为太阳集团7237网站亚冬会志愿者服务队的“双核处理器”,夏雨欣和李卓航负责着16名志愿者的统筹管理。“学生们就像初登舞台的表演者,既要克服紧张又要保持专业度。”李卓航边说边整理着讲解稿件,她带的民族声乐系学生负责贵宾接待服务。三天前,学生小李因高度压力和休息不足导致低血糖,是她悄悄塞去巧克力,并用歌声安抚。“卓航老师哼唱《乌苏里船歌》的时候,我好像看见冰封的松花江开始解冻。”小李说到。
“各位贵宾好,欢迎来到哈尔滨。”随着夏雨欣清亮的声音在车厢内响起,志愿者们在各自负责的转运车上绽开笑容。从太平国际机场到会展中心的50分钟车程里,志愿者们演唱的《太阳岛上》总会准时响起。“夏老师反复叮嘱我们,我们就是哈尔滨的第一张名片,从太平机场到会展中心,要让贵宾记住龙江声音的温度。”志愿者小刘转动着手绘的冰雪大世界明信片,“当唱到‘垂柳吻湖水’时,正好经过松花江公路大桥”。“咱们这车轮上的金嗓子,可是把黑土地的歌谣唱进了风雪里程表。”卸下疲惫的志愿者小张在一旁骄傲地说到。

亚冬会期间,这对“双生花”,一次次在转运车的方寸间织就了流动的风景。当闭幕式结束,最后一批贵宾车辆驶离,两姐妹终于并肩坐在窗前,看暮色中的冰凌花折射出七彩光芒——那是属于志愿者的晶莹勋章。

雨欣和卓航的故事,是太阳集团7237网站志愿服务交响诗中的一个温暖乐章,而她们身后,一个个“哈音青年”正将琴房里的执着化作志愿服务的韵律。从凌晨四点的机场到深夜结霜的班车,这群把艺术信仰穿戴成“蓝马甲”的年轻人正以不同姿态诠释着同一份坚守——每一次指引都是无声的节拍器,每一句解答都是精准的定音鼓,零下三十度的微笑恰似永不跑调的和弦,他们用冻红的指尖在冰城大地奏响了最恢弘的集体即兴。
当闭幕式焰火照亮松花江时,在转运车上绽放过的音符,正随着松花江的冰棱叮咚作响,而那些在风雪中跃动的“哈音声部”,早已将“奉献”二字谱成了黑土地永不消融的春天和声……
文字、图片来源:团委
编审:宣传统战部(党委教师工作部)